查看原文
其他

全景解析:1年时间,机器人如何席卷英美编辑室 | 全媒观

2015-08-19 腾讯传媒 全媒派

不止《纽约时报》,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都安插了大批“抢你饭碗”的“新闻机器人”。别回头,他们就“潜伏”在你身后!




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“全媒派”独家编辑。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。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@qq.com。


《纽约时报机器人编辑让流量涨了38倍!》的新闻这几天不断发酵,由《纽时时报》数字部门的科学团队研发的机器人Blossom登上各处头条!和当年的美联社启用机器人写作财经新闻一样,机器人新闻再次戳中全民G点。


那么,这次的Blossom有何本领?全媒派先来拆解这位新头条人物。


360°拆解

《纽约时报》新上任的机器人“总监”


Blossom的神圣职责


《纽约时报》一天需要推送300篇文章,但是哪些文章真正适合推荐到社交媒体网站?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比大家想象地要难很多,一来编辑要花费大量时间浏览每一条内容并作出判断,二来用户的口味和需求似乎看起来总是飘忽不定。


而Blossom的诞生,创意来源于去年秋天刚被任命为《纽约时报》副总编辑的Alexandra MacCallu,她在《纽约时报》负责进行用户拓展和开发。


在日常工作中,MacCallu发现,团队总是耗费大量时间去选择文章进行针对性推送。应该开发设计某种工具解决这些问题,从而把人力解放出来。


视频:《纽约时报》机器人编辑让流量涨了38倍 时长:57秒

http://v.qq.com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16225to5r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于是乎,Blossom诞生了。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基于Facebook等社交平台推送的海量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,并根据数据预测哪些内容更具有社交推广效应。随后,再把这些靠谱的“爆款”文章告诉编辑,并提供建议。


未来,通过机器学习,Blossom甚至可以独立制定标题、摘要文案、配图等。


这里实操一下,编辑在Blossom对话框中输入“!Blossom facebook?all”(指令代表的是:哪些文章适合推荐到facebook上),敲击回车,Blossom就会将好文推荐出来,如下图:




怎么样,是不是极其高能?


Blossom的神原理


那么,Blossom是如何掌握这些神技能的呢?目前看,Blossom的工作流程分为如下几个部分,收集大数据-分析数据-得出结论-个性化编辑。背后是怎样一套技术体系支撑着Blossom如此繁杂的工作?


《纽约时报》数据团队首席科学家Chris Wiggins透露,Blossom的后端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,通过Java、Python和MapReduce等语言和技术的支持,融合了非常前沿和复杂的算法;其前端则基于协作工具(Slack),内容通过直接接口整合到了《纽时》Slack帐号中的某个频道中。



《纽约时报》数据团队首席科学家:Chris Wiggins


此外,Blossom还承载着交互式学习系统,以此实现和记者编辑的配合。


Blossom的惊人业绩


Blossom上任以来,堪称劳模。他在后台一直保持对《纽约时报》文章和社交媒体上话题的监控,一旦发现某一文章兴起了病毒传播的苗头,便会自主给值班编辑发送预警。


根据纽约时报内部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,在Facebook上,经过Blossom筛选后自动推荐的文章的点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。



《纽约时报》Facebook主页


一直以来,决定哪些新闻上头条,挖掘最容易火的爆款文章,一直是各大媒体主编和新媒体运营编辑最头疼的事情。这下好,Blossom用算法通通搞定!


看起来,Blossom更像是一个智能化的编辑小助手,它不眠不休去实现编辑意图,极大程度地减轻了编辑们的工作负担。


Blossom产品经理Francesca Barber指出,未来,bolssomblot将会涵盖具有文章推送渠道的所有社交平台。


新姿势

机器人怎样占领编辑室?


除了Blossom以外,《纽约时报》很长时间以来都青睐机器人作业。比如,和美联社一样,在财报季、运动比赛报道时派出机器人写稿。


近期,《纽约时报》还研发了一种名为R&D Editor的工具,他可以在编辑写稿时,自动弹出文章可以采用的标签和关键字,比人工更高效、准确。


和《纽约时报》一样,这两年,全球范围内的媒体都在用机器人“闷声发大财”。所以,别只盯着《纽约时报》,下面这些媒体的心机动作你必须知道。而看完你则会发现,机器人已经悄无声息地“潜伏”在你我身边。


《华盛顿邮报》:新闻核查机器人truth teller

进军审核地带




早在2012年年末,《华盛顿邮报》就启动了实时新闻核查项目,名为“truth teller”。“吐真者”是一名专注核实新闻准确性的机器人,他将新闻报道中的文字、语音等信息全程记录,并随时与“打假”数据库进行对比,一旦发现异常,便会发出警报。




在2013年美国众议院的辩论环节,多数党党首Kevin McCarthy声称给富人加税将会损失70万岗位,而在此之前这一不知真伪的论调早就被政客们使用多次。“truth teller”抓取到相关新闻报道后,立刻在数据库中检索到《华盛顿邮报》事实核查人Glenn Kessler的反驳文章。将“打假”结果果断反馈编辑部,立下大功。


《洛杉矶时报》:突发新闻写作机器人

专注抢头条


除了运用大数据帮助新闻去伪存真,机器人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,在突发新闻中具备一往无前的优势。


2014年3月17日,美国洛杉矶发生4.4级地震,《洛杉矶时报》成为最快报道这一突发事件的媒体,从撰写到发布仅用3分钟。如何做到速度之快呢?原来,这条新闻是由《洛杉矶时报》编辑部机器人写作和发布的。



《洛杉矶时报》员工Ken Schwencke


原来,此前,《洛杉矶时报》员工Ken Schwencke设计了一套智能系统,该系统会把地震局传送的资料内嵌至系统模版,随后快速生产和发布新闻。


据悉,《洛杉矶时报》除了能够应对地震等突发新闻之外,还开发出专门快速写作犯罪新闻的机器人系统。


但目前看来,此类由机器人撰写的报道仍有明显的模板痕迹,语言、文法均较为生硬。



“机器人新闻”文章模板痕迹较为明显


《卫报》:“机器人”报纸

全算法办报


2014年4月,多家网站报道了《卫报》正在进行的一项纸媒测试——“#Open001”计划。该计划是《卫报》的一项实验性产品,每一期,“机器人”会率先将社交网络上的分享热点和关注热度进行统计分析,随即进行内容筛选、编辑排版和印刷,最后生成一份报纸。换言之,这是一张完全由算法生成的报纸。




作为先驱产品,“#Open001”每月的印刷量仅5000份,而且仅在媒体机构内部流通。不过《卫报》有记者说,接到“#Open001”的一瞬间,感觉整个时代都变了。


确实,《卫报》的“机器人报纸”入侵的不再是新闻生产的某一个环节,而是完完全全地化身“全能”总编辑。


“路透社”:编稿机器人

记者的一级助理


路透社为了帮助记者从繁琐细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,推出一整套名为Open Calais的智能解决方案。下面有一则对智能稿件编辑系统的视频介绍。


视频:路透社智能稿件编辑系统open calais 时长:1分14秒

http://v.qq.com/iframe/player.html?vid=f0162uzqc7n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这款编稿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?首先,他会从各类文本类型中提炼出元数据,并通过连接内部的资料库实现文本阅读和分析。


而当一位编辑利用这种编辑系统写作时,他每次敲下的单词都将被系统学习和模拟,并随时与系统数据库进行比对,筛选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。


当记者写完稿件之后,只需要再次比对关键词、核查重点内容部分即可完成稿件编辑和校对。




Open Calais项目的研发者表示:“开发这一智能系统的目的在于:利用交互页面,探索机器学习和编辑协同作业的可能性。”据悉,未来路透社将运营机器承载巨额工作量,协助记者进行稿件审核、校对。


脑洞未来编辑室小编如何作业?


《纽约时报》的“机器人”运营总监上头条后,不少分析人士“为《纽约时报》勇于和善于在数字化时代奋勇转身点赞”。


而针对记者或编辑的“饭碗危机”,诸多人士认为,我们不应该把机器人视作敌人,相反,我们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“机器人新闻”指导员,亦或是“机器人总监”的最强大脑。尽管放手机器人去处理“易标准化”、“易复制”的内容,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优质内容的生产之上。


而随着机器人新闻的愈发成熟,其入侵还会更将猛烈。到那时,我们的新闻编辑室会是怎样的景象呢?我们的工作场景会是什么状态?下面,是全媒派率先开的三个脑洞,抛砖~


场景一:选题会

告别没头脑,机器人给你灵感!


选题会一片迷茫?把握不准热点走向?今天用户喜欢看什么?这些痛点,机器人通通可以解决!




“选题机器人”只需提取社交热点走向,并给出分析数据,提供选题热点关键词和热文推荐,小编便可以据此广开脑洞,最强选题组合一网打尽!


场景二:突发来了!

抢发不再靠吼,比拼的是各家的机器人


突发新闻发生后,新闻编辑室还是一派兵荒马乱的景象?为了抢发头条小编简直紧张到吐血!而未来,突发新闻抢发这种事情,还是交给强大的机器人智能系统把!




想象一下,“突发机器人”接受到来自地震局或者社交媒体的线索,快速核实后瞬间输出稿件,智能发布系统一秒推荐,而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点击鼠标确认就好!


与此同时,“突发机器人”会触发多个采编系统,社交新闻机器人、航拍机器人、视频编辑机器人、数据新闻机器人等等...瞬间重要讯息完成集成!


场景三:小编的日常

一人撑起一个频道?这不是梦


当基于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的新闻产品越来越被用户所接受,新闻编辑室的编辑运营模式也将发生彻头彻尾的改革!


试想一下,你是一个个性化频道的主编,这个频道每天会派机器人自动抓取相关来源内容,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后台为每一条内容打分,高分者自动登上用户界面首页,低分内容被淘汰出局。




这听起来距离我们现在的编辑工作模式还很遥远,但是随着个性化新闻的崛起,这种模式一定近在眼前。一人一个频道,你我或许都能做到!


当去年我们还在为美联社的机器人新闻写作感到不可思议时,经过短短一段时间的沉淀,原来机器人已经成为你隔壁格子间的同事!


从提供协助,到独当一面,再到独立运行,机器人新闻日渐成熟。而你我都需要全方位地了解这位亦敌亦友的新“总监”,正视他,回应他。



...

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



谷歌、Facebook、NASA如何帮助灾后救援



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:

长期加班 | GoPro转型 | 社交媒体 | 记者薪水 | 大神公关稿 | TED演讲 | 高温天 | VOX | 二战电影 | 美食剧 | FT易主 | 电竞主播 | 媒体团灭 | 秘密花园 | 卫报 | 华尔街日报 | 本土港媒 | 创业公司死法 | 新视野号 | Vice纪录片 |

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